要知道,此时的清朝已是乾隆年间,距离壬辰倭乱已经过去快有二百年了。这首诗中,将朝鲜王朝的建立、接受礼乐教化,以及平定倭乱都归功于大明“皇恩”的结果。
绘画,描绘朝鲜英祖李昑在迎恩门恭迎清代使臣阿克敦的情形,出自清阿克敦编纂的《奉使臣》一书(成书于1725年)
据清朝人记载,“本朝崇德元年,太宗文皇帝亲征克之”,指的是皇太极在1636年发动的征朝鲜之役。这已经是皇太极第二次挥师踏上朝鲜的土地,9年之前的1627年丁卯之役中,满洲大军在朝鲜遭遇明朝援军,双方各有损失,朝鲜被迫与后金互市,并向后金进贡。但战后,朝鲜仍旧视明朝为宗主国,并派人上表,将战争经过告诉明廷。而这一次,皇太极的进展就顺利得多,腊月出兵,正月回朝。经此一战,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朝鲜被迫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朝鲜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朝鲜向清朝朝贡。
这次后金对朝鲜的战役,朝鲜史料称之为“丙子胡乱”或“丙子虏乱”,从这个“胡虏”的字眼就能看出朝鲜人对清朝的态度。朝鲜被皇太极亲征后,朝鲜国王光海君采用了“不背明、不怒金(后金)”的实用主义外交,这在当年朝鲜国内简直是人神共愤,这可还没说背弃明朝呢。朝鲜视后金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清使为“虏使”。明朝灭亡后,朝鲜国内哀鸿遍野,什么“神州陆沉” “万事之痛”,不绝于书,仿佛世界末日的来临。
《万国来朝图》(局部),清乾隆宫廷画家,绢本设色,纵297厘米,横206.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值得注意的是,此图中标记的朝鲜使节,穿的是明代服饰,对他们来说,大明衣冠才是文化正统的代名词
朝鲜国内的士大夫甚至试图与明联手进攻后金,还形成了一个“北伐派”,终因实力不足作罢。既然没有能力改变现实,朝鲜人开始格外怀念明朝。朝鲜特别怀念的是万历年间强大的明朝“天兵”击退了入侵朝鲜的日本军的事迹。那次,明朝倾力挽救了命悬一线的朝鲜王朝,平定了“壬辰倭乱”,被朝鲜士人视为“恩同再造”。朝鲜肃宗就说过,“神宗(万历)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皇朝之速亡,未必不由于东征。而我国小力弱,既不能复雠雪耻,弘光南渡之后,亦漠然不知其存亡,每念至此,未尝不慨恨也”。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连明朝的灭亡都说是“未必不由于东征”,赖到了自己头上。可见在朝鲜士人的心目中,明朝是怎样一种高大的形象,为了拯救朝鲜,倾尽国力,结果被清朝灭了,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
大明援朝第一功臣李如松,勇猛善战,因抗击日军的功绩名垂千古
1725-1776年间在位的朝鲜英祖大王仍然亲自撰写长诗感念明朝的恩德。这位朝鲜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撰写的《忆皇恩》诗,非常直白地吐露了对明朝的感情。皇恩究竟是什么?英祖大王告诉你:
忆皇恩,忆皇恩,受命朝鲜是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九章八音是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特定宗系是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再造藩邦是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命将东援是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慰谕颁历是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粤昔国初受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海东草木受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光国志庆受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宗社再安受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小邦亦微受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永诵风泉受皇恩;
忆皇恩,忆皇恩,瞻彼中州心掩饰;
忆皇恩,忆皇恩,何时河清胆欲坠;
忆皇恩,忆皇恩,一隅海东有大明;
忆皇恩,忆皇恩,北苑一坛奉三皇;
忆皇恩,忆皇恩,躬见肄仪若亲行;
忆皇恩,忆皇恩,何时报心千亿;
忆皇恩,忆皇恩,何时谢怀百万
⋯⋯
中朝两国抗击日本侵略(1592-1598年)
要知道,此时的清朝已是乾隆年间,距离壬辰倭乱已经过去快有二百年了。这首诗中,将朝鲜王朝的建立、接受礼乐教化,以及平定倭乱都归功于大明“皇恩”的结果。
所谓“北苑一坛奉三皇”指大报坛,是朝鲜专门建造的祭祀中国明朝皇帝的祭坛,在1704年(即明朝灭亡60周年之际)修建,以祭祀明朝神宗皇帝,即万历皇帝。朝鲜英祖,也就是《忆皇恩》的作者,特意将大报坛的祭祀对象增加了明太祖和崇祯帝。大报坛祭祀每年进行一次,朝鲜历代国王几乎都曾亲自参与。连“海东草木”都深受皇恩,这种用词实在是用力过猛,大明有这么多的皇恩,中国人自己都未必能一一发现。
版权所有:文林影视 QQ:373363317 E-mail:373363317 @qq.com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81号二栋二楼 渝ICP备13001765号-1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
您是本站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