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网体育
新华网体育北京7月6日电(记者李旭 龚媛媛)镜头下的马拉松,到底什么最能打动人?即日起,由中国田径协会携手新华网、人民网举办的“2017中国马拉松摄影大赛”正式启动。新华网体育、新华网法人微博、新华网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华网重要平台,将同步报道本次大赛,并全程参与作品投票、优秀作品展示等环节。
2017年7月6日—2017年10月10日期间,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及注册的赛事组委会可向主办方推荐报送马拉松相关优秀摄影作品,个人摄影爱好者可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及B类赛事的现场摄影作品进行投稿。参赛作品需围绕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9月30日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进行拍摄。
↑马拉松赛场的“主角”(资料图)
赛场上,每个人都是主角
镜头对准马拉松赛道上面容鲜活、攥紧拳头、步履坚定的人们。
2016年,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328场,涵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3个城市。
参加马拉松的人数以百万计,这条赛道上从来不缺乏动人心弦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镜头前最动人的画面。
2016长沙国际马拉松赛场上,“济公和尚”、“皇帝”、“道士”等众多身着奇装异服的选手出现在赛场上,表达着各自的喜好和个性;2017长春国际马拉松比赛现场上演浪漫一幕,刚刚跑完“半马”的男子在赛场向女友求婚,结束两人8年恋爱长跑;2017天津全运会的马拉松赛场上,一名四川女孩在终点附近体力不支,凭借着毅力爬过终点线……
拉开大幕的马拉松摄影大赛,将聚焦每一位奋力奔跑的人,把极度浓缩时间、空间、情绪的复杂美妙的画面,遴选出来,一遍又一遍重温。
↑2016广安国际红色马拉松现场(资料图)
一个镜头展现一座城
镜头对准如画布般、随赛道逶迤延展开来的城市。
举办马拉松的城市,通常都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历史沉淀和新时代建设,是地表上不可复制的风景线,也是中国发展线上的轮廓线。镜头下,城市的特色得以彰显,马拉松与城市的互动更显生动。
2016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以外滩金牛广场为起点,途径南京东路、淮海中路等著名城市道路,将外滩建筑群、一大会址等上海城市经典景观凝聚在42.195公里的距离中,成为上海最美城市风景线。
同样在2016年,第一届广安国际红色马拉松在广安市思源广场鸣枪开赛。随着比赛的进行,思源大道上呈现一片“红海”,彰显着这座城市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进取精神。
京味十足的北京马拉松,注入火锅元素的重庆马拉松,主打历史文化牌的扬州半程马拉松……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观,为马拉松摄影大赛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
作为提升城市形象与影响力的重要载体,镜头下的马拉松以展现城市风貌、纪录城市发展与变迁的方式,传播着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
↑将镜头对准赛场的人们(资料图)
镜头下的健康中国
镜头对准怀揣体育强国梦、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中国。
据新华社报道,马拉松这一现象级运动热潮是建立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体育和健身相关政策利好的基础上,由城市营销、商业资本、中等收入人群健身潮等多重合力助推而成。
当今,马拉松超越体育本身,是满足人民健身需求、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宣传城市品牌形象、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文化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凝聚人心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曾指出,一个健康的中国,一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中国;一个健康的中国,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马拉松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享有体育强国建设获得感、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主跑道。
“跑者时刻、城市风采、人文公益”是首届马拉松摄影大赛的主题,每一张马拉松摄影作品都将是马拉松背景下“健康中国”画卷中的一个像素,精确反映着当代中国人自强不息、拼搏不懈、永不止步的时代精神。
版权信息:新华网体育拥有以上所有资料的版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在显著位置明确注明来源并用于非商业传播的,可以转载。未按照规范转载者,新华网体育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版权所有:文林影视 QQ:373363317 E-mail:373363317 @qq.com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81号二栋二楼 渝ICP备13001765号-1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
您是本站 位访问者